第2节振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了解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2.[科学方法]掌握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物理观念]知道简谐运动的公式,了解相位的概念.一、振动特征的描述1.振幅(A)(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幅度大小或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标量.2.周期(T)和频率(f)(1)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2)频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与这段时间之比.(3)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物体仅在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周期(或频率),叫作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4)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物体振动越快,周期与频率的关系是T=.二、简谐运动的位移图像1.坐标系的建立以横轴表示做简谐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纵轴表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2.图像的特点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3.图像意义表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4.图像信息如图所示,从图像上可知周期和振幅.还可知道任一时刻的位移大小和方向.三、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x=Asinωt=Asint.(1)x表示振动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表示振动时间.(2)A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3)ω叫作简谐运动的角速度(或圆频率),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2πf.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2)物体两次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叫作周期.(×)(3)简谐运动图像反映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4)振动位移的方向总是背离平衡位置.(√)2.(多选)振动周期指振动物体()A.从任何一个位置出发又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B.从一侧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另一侧最大位移处所用时间C.从某一位置出发又沿同一运动方向回到这个位置所用时间D.经历了四个振幅的时间CD[振动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C、D正确.]3.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在t=3.5s时刻()A.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B.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C.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D.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D[由图像可知,质点从正的最大位移处出发,向平衡位置运动,由此知3.5s时,质点由平衡位置向正的最大位移处运动,所以此时速度为正,质点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负,故选项D正确.]振幅、周期和频率如图所示,思考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振子振幅与位移最大值有什么关系?(2)图乙中振子振幅为多少?提示:(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位移是振动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置变化;位移的最大值等于振幅.(2)10cm1.对全振动的理解(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等各物理量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2.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关系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能量越大.3.振幅与路程的关系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1)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2)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4.振幅与周期的关系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或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例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B、C间振动,O为平衡位置,BO=OC=5cm,若振子从B到C的运动时间是1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子从B经O到C完成一次全振动B.振动周期是1s,振幅是10cm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20cmD.从B开始经过3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cm思路点拨:(1)振子从B经O到C的时间为T.(2)振子的振幅是5cm,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D[振子从B→O→C仅完成了半次全振动,所以周期T=2×1s=2s,振幅A=BO=5cm.弹簧振子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4A=20cm,所以两次全振动中通过路程为40cm,3s的时间为1.5T,所以振子通过的路程为30cm.故D正确,A、B、C错误.]振幅与路程的关系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