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历史高考命题变化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各地高考命题改革深入推进,各种新的史学范式相继推出,为高考命题提供更广阔视角。新课标下的高考与传统高考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淡化传统革命史观,多种史学观点综合运用。(1)考查对唯物辩证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事物,有利于培养考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一分为二、全面辩证认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2)考查运用现代化(或近代化)史观分析中外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以培养运用现代化意识和视角审视社会的发展变化。(3)考查对整体史观运用,以进一步加强对各个地区、民族、国家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背景下,运用全球化视野分析认识事物,可以避免重蹈闭关锁国的悲剧,形成开放意识和包容思想。(4)考查对文明史观运用,运用文明史观来分析历史事物,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用生产力标准评价历史事物,以逐渐形成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生产力”的正确认识。这既是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同时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5)考查对社会生活史观运用,运用社会生活史观来认识三次工业文明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化、习俗礼仪、生活方式变化,进一步理解“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思想反映”观点。(6)将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结合来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体现学以致用特点以及历史学的人文关怀。(7)注重乡土教材的考查,突出地方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一些自主命题省市,对在在本省市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往往成为命题资源之一。(二)基本题型变化丰富多彩。近年高考由传统的单选、多选题、简答题、问答题、填空题、材料型问答题发展为单选题和材料型问答题两种基本题型。但两种基本题型近年来也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如选择题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型、表格数据类材料型、地图类材料型、组合型、结论型、图(漫)画类材料型、文史知识型、概念阐释型、逆向否定型、比较型、分析评价型、程度型、因果型、排序型、推理型等多种形式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根据设问,可分为原因背景型、对比分析类、影响意义类、特点启示类、开放探究型、史观研究型、史论评析型、观点判断评析型等材料解析题。题型的丰富多彩,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也为命题提供广阔视觉。(三)考查方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对能力立意中的“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以新材料新情景考查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阅读信息能力、信息归纳能力、信息解读(辨析)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史实再认再现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历史评价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理解历史现象和分析推理能力、理解历史现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关注热点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热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关注新史观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关注学科素养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基础知识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以基础知识考查迁移应用能力、理解历史现象归纳判断能力等。从不同立意对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考查,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由于新史学观是潜在的命题思路,对这一思路的有效破解,有助于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能力。对各种基本题型的熟练把握,有助于学生考试适应能力增强和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对各种能力的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专项模块训练,进而使相应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因此展开对上述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新史学观点在高考中的频频出现,基本题型的稳定运用,以及各项能力的综合考查,为挖掘高考命题思路,破解高考难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一)深刻理解新的史学观点。目前,除传统的革命史观外,在高考中较为时尚的有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1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物质文明包括物质生产文明、物质交流文明和物质生活文明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