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记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风及代表作;3.了解元杂剧。二、预习导学:(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巨著___________;2、《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__________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_______共1362年的历史,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意境悠远的宋词:1、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两宋时期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北宋的苏轼开创了一代词风,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_________等。3、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4、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元杂剧和散曲合称________。2、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三、合作探究交流试分析《史记》与《资治通鉴》有何不同?四、知识巩固延伸:1.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开元盛世D.戚继光抗倭2.《资治通鉴》这一书名为宋神宗审定意为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所以全书取材重在()A.历代王朝的兴盛得失B.历代重大军事斗争的经验C.各朝各代经济发展的政策D.历代王朝用人的得失3.开创一代词风,使之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著名词作家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4.在词中经常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5.戏剧得到空前发展的朝代是()A.北宋B.南宋C.元朝D.金朝6.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A.散曲的兴起B.昆曲的兴起C.汉剧的出现D.元杂剧的兴起7.苏轼和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A.都生活在南宋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C.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D.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牌是什么?(2)作者的词是一种什么风格?(3)词中“周郎”是谁(4)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5)在现代,还有这种风格的词人吗?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