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案(岳麓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和同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对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邓小平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奋斗历程,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培养其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容及评价依据: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从而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新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全面的思想体系。教学策略手段本课内容多,理论性强。为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学生一定要做充分准备。教师应设计好本课知识表格,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填写表格。课堂中应强干弱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思想,采用演绎推理,特别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1、邓小平理论本部分对教材进行整合,把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背景扩大,包括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内容,教材体系更完整,将背景概括为: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形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内容概括理论形成的过程并总结出每一时期的中心内容。历史意义部分引导学生将教材没有的内容增加,这样知识完整,体系完备,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用: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2、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引导学生介绍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作用: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科学发展观分析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会对新时期思想进行认识和评价(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人人心,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解释。(四)小结根据多媒体屏幕和板书,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线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C)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B忽视客观规律,坚持主观主义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