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性当今教育理念是力求根据学生特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进步。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并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每个受教育者,由于知识的积累、性格特征和思维品质等各不相同,对所传授的知识吸引程度、理解的层次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一、对待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都有欠缺的“差生”,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训练,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对于“差生”的所谓“差”,并不是指学生学习能力差,而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牢靠,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强。其实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远没有被激发出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其对基本知识加深和巩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1)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非常丰富,形式也多样化。因此,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手段,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比如有的学生对一些历史人物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在不冲淡主题的前提下,对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性格和历史活动进行拓展,并有意识体现出历史人物鲜活的个性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秦始皇,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与他的父亲“质子”于赵,吕不韦“奇货可居”相关史实,让学生了解秦王嬴政(秦始皇)幼年的遭遇受尽屈辱,对其刚毅和残暴的性格形成有一定作用;亲政以后平定了嫪毐之乱,了解了其处事果断;远交近攻策略和统一六国,了解了其雄才大略;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千年历史,认识到其伟大;而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墓则体现了他的骄奢淫逸。学生通过其性格全面了解,不仅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更能够对历史本质和规律把握的更加准确。另外,其他更多的历史人物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以及其他对历史发展产生国重大影响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和功过是非,在教学中有选择性的拓展,同时,通过影视作品、电教手段以及最新考古成就在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归历史真相,还原历史本来,激发学生兴趣。(2)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帮助学生牢靠掌握基本历史史实。许多学生之所以对历史学习感到吃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本知识不过关,觉得付出了许多努力,结果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对历史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基本知识过关。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本质和规律,要讲解清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到位。同时,有意识设计一些题型,进行定时训练,并对学生做错的题目,帮助其分析,查找原因,增添措施,提高针对性。二、对中等生,注重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提升。中等生相对于“差生”,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基本概念清楚,对历史学习也有一定动力,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对历史事物有时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对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并不是很清楚,答题方面缺乏技巧,经常出现过失性丢分,与优生相比,始终相差一个“档次”。(1)注重思维方式训练,打开中等生思路,提高其思维品质,规范答题技巧,强化技能训练,是提高中等生历史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的方法,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把历史事物放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归于不同类别来进行理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拓展思路。比如:对中国近代史上都由地主阶级进行的探索——新思想萌发和洋务运动。这两件事情,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分析:由于都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所以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代表地主阶级的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1度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也就不可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最后得出结论:地主阶级(无论是抵抗派林则徐、魏源,还是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都不可能使中国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