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教案(岳麓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训练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学习,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教学策略手段采用列表法、讲练结合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具有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一、三民主义(一)背景: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成立。3、思想上(思想渊源):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4、个人因素:孙中山上书失败。(二)形成过程:1、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到三民主义。(三)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3、民生主义:解决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四)意义:1、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二、新三民主义(一)提出:1924年1月20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二)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1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四)评价:1、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2、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3、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4、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对新旧三民主义的评价1、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2、既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浓厚的民族特色。3、成为当时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和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课堂练习1.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称之为“中华民族开国之始祖”,“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主要目的是B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2.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A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DA.民族压迫B.国家政体C.国民平等D.民生困难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C[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B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6.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7.“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