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二中高一生物教学案(4)课题: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2、归纳自由组合定律;3、探讨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教学重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自学导引]: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它们有性状分离的现象,接下来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时候,观察到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假设,他是怎么假设的?(假设这两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出现了四种性状,其中有两种是亲本所没有的)对于以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实验过程:YyRr×yyrr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四、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2.从一对性状到多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归纳]1.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F1是一个两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的杂合子,因此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四种表现,且比例为。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即具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与非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材、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大胆设想等。4.新名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记忆节节清][巩固提高]例1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让紫茎缺刻叶亲本与绿茎缺刻叶亲本杂交,后代植株数是:紫缺321,紫马101,绿缺310,绿马107。如果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问两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解析:先根据题意写出亲本的已知基因型:A_B_×aaB_。然后先分析紫茎与绿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为后代中紫茎∶绿茎=(321+101)∶(310+107)≈1∶1,故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表现型:。基因型:基因组成。亲本基因型为Aa×aa,填入上式;再分析缺刻叶与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缺刻叶∶马铃薯叶=(321+310)+(101+107)≈3∶1,所以双亲必为杂合体即Bb×Bb。综上推知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习题巩固]: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2.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A.YyRrDdB.yyRrddC.yyRRDdD.YYrrDD3.最终证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设性解释”正确的实验是()A.豌豆的杂交实验B.豌豆的自交实验C.豌豆的测交实验D.豌豆的反交实验高一生物课课练(4)班级姓名学号08春第4周吴华编写一、选择题1.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两株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A.100%B.50%C.25%D.0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4/16和6/16B.9/16和2/16C.1/8和3/8D.2/4和3/83.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4.孟德尔通过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和测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哪一项要求操作不是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所必需的()学生总结(教后感):A.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为纯种B.必须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