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建中国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体会孙中山追求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2、了解孙中山在缔造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历史功绩,探讨孙中山在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观看孙中山等历史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应积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教学难点理解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教学过程一、追寻救国之路1.弃医救国1)求学生涯:童年时期的孙中山先在本村读私熟,入基督教圣公会主办的一所学校求学。就读于香港中央学院、南华医学堂和香港西医学院,并受洗礼入基督教。2)改良方案:他怀着探求救国出路的理想,借行医以入世,并希望通过改良的方法,“拯救祖国,拯救同类”。2、革命芳案:1)原因:①孙中山的上书遭到了正忙于应付中日战争危机的李鸿章的冷遇②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腐朽无能,他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真诚上革命的道路。”2)实践:①创建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筹划广州起义: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③亡命国外: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王朝通缉,亡命日本。后来他到美国、英国等地发展组织,准备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④伦敦蒙难: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二、组建革命大同盟1、历史背景①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完全蜕变为“洋人的朝廷”,社会各界要求变革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呼声日益高涨。②随着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③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革命派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④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评价:①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④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三、缔造民国1.中华民国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总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国旗:五色旗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法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颁布《临时约法》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三权分立③责任内阁评价:对与防止专制与独裁有进步意义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3.孙中山为创立民主共和的贡献(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和伟大事业。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斗争及领导护法运动的历程2、探讨孙中山开创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历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对孙中山的先驱作用作出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