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复习目标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5.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大生纱厂2.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大报,其原因不包括()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C.刊登广告,便利民众生活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设立的()A.燕京大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太学4.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留辫B.称“先生”C.缠足D.翎顶补服5.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抗战意志的音乐作品是()A、《义勇军进行曲》B、《黄河大合唱》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D、《松花江上》二、知识点梳理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间阶段特征原因总体特征典型代表人物:实业:结果:2.社会生活的变化①文化生活的变化②社会生活的变化3.列举你知道的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2.“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摘自《复兴之路》(1)材料一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一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材料二“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材料三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材料四“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3)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4)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教师点拨: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兴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由…·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同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离开这样的社会环境。四、题组训练三(中考链接)1.(黑龙江大庆卷)清末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