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知识复习一、电荷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原因: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二种电荷(1)电荷: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带了电荷。(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正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室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带电的物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二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二、导体和绝缘体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可以将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即同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2、(1)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2)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等.(3)锗、硅、砷化镓都是半导体3、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物质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作超导体。三、电路1、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1)电源:能够向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A、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源有直流和交流二种,一般有二个极,即正极和负极,正极通常标有“+”,负极通常标有“—”(2)用电器:能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叫作用电器。(3)开关:在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叫作开关。实验室中常用的是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2、电路三种状态:通路、开路(断路)、短路.通路:处处联通的电路叫作通路(又叫闭合电路)断路:(又叫开路)没有闭合开关,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即电路存在某处断开。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级连接起来的电路。短路时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4、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的图画电路图注意:(1)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尽量避免导线交叉(3)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四、串联、并联1、串联:把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作串联。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2、并联:把电路中的元件并列的连接在电路中的二点之间。一个支路的某一处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可以继续工作。五、电流1、自由电子:在由大量金属原子组成的金属中,原子中离原子核最远的一些电子可以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类电子叫作自由电子。可以自由运动的电荷叫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2、电流形成:在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这种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3、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负极4、用符号I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1A=1000mA1mA=1000μA5、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量程: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是0.02A0—3A,每小格表示的是0.1A使用时注意事项:(1)使用前调零(2)电流表必须串联(3)绝对不能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4)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六、电压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用符号U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3、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二点电压大小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量程: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大小是0.1V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大小是0.5V使用时注意事项:(1)使用前调零(2)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