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再别康桥》《天净沙秋思》如皋市外国语学校钱群梅教学目的:借助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中所融注的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著名文艺理论家、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其实在诗歌中,景情我们给它一个专用名称“意象”。这一节课我们借助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一首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一起来探讨“把握意象特征,品味诗歌情感”的问题。一、温故知新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我们大家都熟知月亮,而且也学了和“月”相关的诗句,同学回忆一下说一说在月中作者寄寓的情感。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享美好事物的欢乐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师总结:月亮为什么能表达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这是因为月亮带上了人的情感,月圆表示团圆,月缺表示分离,所以诗人大多用月来表达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指客观事物,“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意象组合”就是抓住意象的特点,联想组成画面。二、诵读感悟欣赏《再别康桥》朗读视频,感悟:1.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2.诗人通过这一幅幅画面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活动方式:自主诵读思考→组内交流→合作展示(小组朗读,赏析,自主选择展示方式)第2节例:意象:金柳—新娘艳影—荡漾意象组合:金柳荡漾图情感:欢欣眷恋之情第3节意象:青荇——招摇意象组合:水草招摇图情感:难以抑制的眷恋之情第4节意象:榆阴下的清潭——天上虹意象组合:梦满清潭图情感:追忆、依恋之情第5节意象:撑长篙——漫溯星辉—放歌意象组合:寻梦放歌图情感:陶醉、激情荡漾第6节意象:别离的笙箫夏虫——沉默意象组合:康桥沉默图情感:离愁别绪师:一幅幅画面把我们带向那开启诗人性灵、拨动诗情的地方,那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诗中处处都流露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其实这种情感是萦绕在全诗中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诗的开头,女生齐读开头:“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表面上洒脱飘逸,实际上隐寓着内心的骚动和不安。男生齐读结尾“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珍爱康桥、不愿惊动康桥的眷恋之情。首尾呼应,感情上荡气回肠,哀婉缠绵,余响不绝。师:诗人在意象中倾注了他的情感,这一写作方法在古典诗歌中尤如其显著,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令感悟意象组合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三、牛刀小试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中有多个意象组合,各有什么特征?活动方式: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合作展示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总结提升:1、从共性的意象组合中体会诗人的情感。2、从对比衬托的意象组合中辨析诗人的情感。四、回顾我们学过的古诗说说以下这些意象寄寓着什么情感?诗歌常用意象鸿雁、红豆→思念之情梅花、松树→高尚志节子规、杨花→哀伤凄怨(流水、暮雨、蝉、鸦……)朝雨、客舍→送别之情柳、酒愿同学们:扬起生命的风帆,徜徉诗歌的长河,感受文学的魅力!知识链接: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