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一、《詩經》的創作1.創作時間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前1100年到前600年)500年間。夏朝:西元前二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十七世紀,自夏啟到夏桀,共傳十四代,十七王,延續近五百年。商朝:西元前十七世紀至十一世紀,自商湯到商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近六百年。周朝:西元前十一世紀至西元前八世紀(前1100年到771年)為西周,武王伐紂到幽王覆滅。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前3世紀(前770年到前221),平王東遷洛邑到秦始皇統一六國。2.作者身份從王公貴族到普通民眾的社會各階層人士。三種不同的來源:采詩獻詩刪詩3.《詩》之名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漢至今稱《詩經》詩言志,歌詠言。《尚書·舜典》詩,志也。《說文解字》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國語·魯語》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毛詩序》4.《詩》分風、雅、頌自從漢代《詩經》的版本固定下來之後,就按照風、雅、頌三體來分類。風風:土風歌謠,即地方樂調。所謂“十五國風”,就是用十五個地區的地方樂調演奏的樂歌。這些樂歌既代表了各國的音樂面貌,在內容上又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該國的風土和風俗。“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雅雅:正也,與“夏”古字相通。廟堂之音。“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頌頌:古音讀“容”,容即樣子。宗廟之音。《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頌”,就是用於宗廟祭祀的舞曲。内容以颂扬为主。5.《诗经》的“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詩經》入門二、《詩經》的內容1.祭祀詩和民族史詩2.勞動農事詩3.燕饗詩4.美刺詩5.戰爭徭役詩6.情詩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指詩人的性情純正而不歪邪。即表現的是詩人的真性情。三、《诗经》的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为为,服之无。濩絺綌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我衣。澣害害否?归宁父母。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击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蕡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赫兮,僩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