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述评一、语法教学存在“偏颇”现阶段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各种“偏颇”现象也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重视英语语法教学而轻视汉语语法教学,使得学生对母语语法的掌握受限,在日常的学习考试中,出现了使用英语语法分析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甚至古代汉语语法问题的情况,得出的结果令人无奈。重视教材理论、举例而轻视联系实际也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的一个硬伤。语法教学本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能力,而中学教材语法的讲解例子选取目前却出现了连课文都不加以联系的情况,遑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完理论后根本无法对应到生活进行理解,难以得到真正的实际运用。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1.各阶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决定其必要性。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教学的效果亦不尽如人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否真的是必要的?其实这一问题根本无需多做讨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学习目标中都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口语交际与写作阅读中包含了对语法掌握的基本要求。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中,更具体提出了要“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在附录中列出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模块的学习目标中提到了对语法学习的要求。既然有了教学目标,那便是有了教学需要,有了教学需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毫无疑问是必要的。2.语法教学促进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法教学对于我们每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由于对母语的长期使用,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语感以及对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的运用掌握,但这仍无法避免我们在日常语言使用中由于方言、个人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语用错误。学习语法可以纠正这些错误,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准确。此外,自发形成的语感往往不包括对书面语等语法掌握,许多未学习语法知识的学生尽管会说,但在书面表达上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会出现由于书面语语法的问题对日常口语语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的口头表达不清楚,可见系统的语法学习有多重要。三、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改善方法与策略《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四期曾发表过两个关于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法运用能力的调查结果表,其中显示中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低,在语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七个选项中排在倒数第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理想,与初中相比,高中语法能力并无明显提高,两个学段的总体及格率均在22.2%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再次反映了现阶段语法教学不明朗的现状,同时也对语法教学的改善给予了一定的方向启示。1.语法教学生活化。尽管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不应发展为理论课,但必要的理论知识仍是不可少的。在确保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结合生活、结合课本进行教学,使语法教学生活化。首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身边的、方便学生感知的材料,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生活语境进行讲解,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尤其是在具体的语法术语举例讲解时,结合生活化的举例讲解不但能够方便学生的理解,更能让他们在日后的实践运用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产生情境重现,加深对实际运用的记忆掌握,最终实现教学结果的生活化,即语文语法教学的知识真正被运用到学生的日常语言交际中。2.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相结合。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大派别:静态与动态。所谓的静态是指语法教学仅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所谓动态则是指将语法教学融入交际活动中,从交际活动的具体应用加深对语法的掌握和分析。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新课标中语文语法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不应该只进行静态教学,也不应只强调动态教学,而应注意语法教学中动态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