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3,4,5,6,9,11,15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2,7,8,10,12,13,14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D)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解析:形态特征是个体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B)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100×100%=20%;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说明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D)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解析: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由于某些种群内个体数量众多,不能逐一计数,调查种群密度采用估算法;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是同种的全部个体,故应统计样方内所有的植物,否则会产生误差。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D)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解析:虽然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的迁入率、迁出率有关。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若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C)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仓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1,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7.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B)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所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