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届全国律师辩论大赛看辩论赛的攻与防以首届全国律师辩论大赛特等金奖得主上海队的夺冠之战为例,来谈谈辩论赛中进攻和防守的一些策略。一、运用凌厉攻势,使“敌”俯首称臣二战时德国著名的将领,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元帅有一句名言:在我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进攻!”这句话道出了战争的要诀,只有进攻,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才能将敌人打垮,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在辩论赛中,进攻也是取胜的重要手段。那么,该怎样组织有效的进攻呢?1.连续进攻,掌握场上主动在战争中,连续进攻是指以强大的火力对敌人进行不间断地攻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从而彻底压制住敌人,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辩论比赛也应如此,一定要摆脱对方的纠缠,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进攻程序,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不停地向对方发问,不给对方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种方法,能使对方始终处在被动的辩解状态,无法形成系统的、有序的、有力的反击。并且可以使己方在对方的辩解中发现破绽,找到新的攻击点,继续扩大战果。同时,也给评委和观众一种排山倒海、气势如虹的感觉,从印象上得到“有理”的心理认同。在这次辩论赛中,上海队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这场比赛的辩题是:一名婴儿在医院住院部病房丢失,责任到底在谁?上海队作为原告方认为责任在医院;北京队作为被告方认为责任在父母。上海队在短短的5分钟内(单方用时主动提问18次,使场上的话题基本上围绕着“医院有没有责任”展开。在上海队凌厉攻势下,北京队只能在“医院没有责任”这个层面上被动辩解,而且这种辩解很明显过于绝对,不合情理。正如赛后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点评时所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混合责任,即父母和医院都有过错。如果说医院没有一点责任,肯定说不过去。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上海队以连续进攻的策略压制住北京队的反击的话,让北京队展开“父母有没有责任”的反攻,那被动挨打的就会是上海队了。上海队以连续、猛烈地进攻使北京队有理没有说出来,从而赢得了这场比赛。2.协同作战,发挥整体优势在军事上,一般讲究三军配合,协同作战。一支队伍再能征战,它的进攻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如果能和其他队伍配合,就能形成强大的攻击力。在论辩赛中,优秀辩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在紧张的气氛中,在有限的时间内,他考虑到的问题也是有限的,此时其他辩手如能想他所未想,开辟新的进攻点,就会为本队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条件。请看上海队的一次巧妙配合、协同作战。北京队一辩朱永锐:医院有这个义务知道吗?上海队三辩周知明:医院是否知道,对本案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再问一遍:父母睡觉医院知道不知道?北京队一辩朱永锐:很简单,医院有没有义务来确保病人的人身安全?上海队一辩余雪萍:看来对方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医院对父母有没有睡觉不清楚,对孩子有没有丢失不清楚,对医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不清楚,你能说你所尽义务的事情是谨慎的吗?在这次进攻中,上海队充分展示了他们协同作战的能力。二辩黄荣楠开辟了一个新的进攻点,即医院知不知道父母睡觉这件事,三辩周知明快速跟上,不容对方逃避;一辩余雪萍在此基础上迅速扩大战果,给对方狠狠一击。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辩手之间心灵之默契,反应之敏锐,配合之娴熟,不能不令人佩服。3.多路出击,形成钳形攻势在战争中,进攻线路的多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是单线、平面地推进,很难攻破对方的阵地;倘若采取兵分多路,八方合击的策略就会令敌人防不胜防,难以抵御。论辩赛中也必须设计多条进攻线路,从不同的角度向对方进攻,即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东一个问题西一个问题地发问,令对方陷入忙于应付之中。在这场论辩赛中,上海队针对医院的责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进攻。一辩余雪萍进攻的是医院的合同责任:即医院没有履行好医疗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医院承诺确保病人的财产、人身安全,而婴儿却在医院丢失,医院应负违约责任。二辩黄荣楠主攻的是医院的过错责任:即医院规定病房不能上锁,却又缺乏妥善的安全保卫措施,结果导致孩子的丢失,医院应承担责任。三辩周知明选择的是医院的道义责任:即医院连病人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又怎么能救死扶伤呢?这样的医院人们敢来吗?在上海队的三路进攻下,北京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