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11月28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深刻的教育变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教育发展面临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困难和问题,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入园难尚未根本解决,保教水平亟待提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择校和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普通高中负债发展,缺乏特色,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学校不多;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明显;经费投入保障不足,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够,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艺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治理能力不强,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评价方式单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变革,人民群众新期盼,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1—1.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实施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实现农村小学或教学点附设幼儿园全覆盖。灌区乡镇和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人口居住相对疏散的山区乡镇和行政村,实行小学附设幼儿园或教学点附设幼儿园模式。逐步形成公办民办并举,互促互补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坚持“保教并重、游戏为主”,提高保教水平。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管。实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派驻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制度。2.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县区按照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好“全面改薄”项目,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2018年全市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居住集中大村学校建设,解决小学中高年级寄宿问题和城区大班额问题。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2018年实现100%。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分配到农村初中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3.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健全发展评价制度,走优质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在3—5年内创建5所左右省级特色实验学校,6所市级特色实验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对接高考制度改革政策,巩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规范办学行—2—为。整合白银城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规范民办普通高中管理。4.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以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形成中高职衔接互补的办学模式,各县区集中办好1所中职学校。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培植有色金属、能源、化工、陶瓷、物流、旅游、幼师等15个特色和对口就业率、优质就业率“双高”的专业。2015年起,实施市内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直接升入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直通车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合作,把企业车间办成学校实训基地,实现共赢发展。加强“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5.拓展提升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立完善特殊儿童少年群体的确定、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义务教育段实行零收费,非义务教育段实行免学费制度,免费资金由市、县区财政按1:3比例承担。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年生均6000元拨款标准,残疾人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比例不低于10%,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工资15%的特教津贴。6.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立足“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和“3+4”产业集群建设,打造高等院校科教一体化发展水平。重点办好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办学层次。促进靖远师范学校与兰州城市学院合作办学,创办学前和艺术专科层次教育。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白银分院建设,实施好学历教育和—3—非学历教育。支持高等院校建设与白银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