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锥探灌浆锥探钻浆基本原理利用泥浆(或水泥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等特点,通过探锥按照一定的排距成孔,将泥浆填充结构物内部的裂缝、洞穴、腐朽的秸料、桩木树根等,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固结和整体受力的状态。5.6.1灌浆材料和设备准备(1)灌浆材料用于灌浆工程的粘土、膨润土、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进场前都先取样检验合格,满足设计要求,生产(或出厂)指标及检验资料报监理批准后使用。粘土:选用成浆率较高、体缩率较小、稳定性较好的粉质粘土或重粉质壤土,在隐患严重或裂缝较宽、吸水量大的堤段可适当选用中粉质壤土或少量砂壤土。膨润土:使用时须通过试验确定。水玻璃:模数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灭蚁药物:掺量为每立方米浆液0.2kg,使用时注意安全防护。水:灌浆用水一般为不含过量杂质的淡水。(2)设备选型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造孔机具选择6台全液压锥探机,成孔直径为32mm;灌浆机具选择UB6型泥浆泵台,高速制浆机和灌浆自动记录仪。5.6.2施工顺序及流程锥探灌浆灌浆孔分为Ⅰ序孔和Ⅱ序孔,施工时以100m为一个施工段,按照Ⅰ序孔和Ⅱ序孔的顺序进行灌浆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灌浆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现场生产试验→测量放线→钻机就位→钻孔→浆液制备→初灌→复灌→封孔→检查。5.6.3灌浆试验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及技术规范规定,制定现场试验方案,对钻孔、灌浆的有关参数、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措施等作验证性试验,报送监理人审批;试验完成后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人审批准后指导施工。5.6.4施工方法(1)造孔造孔必须分序进行,其中10%的Ⅰ序孔作为先导孔。先导孔中选用10%的孔进行钻孔取样,以探明堤身情况。根据设计放样布孔,孔位布置误差不大于10cm。然后用锥孔机定位,按划分的区段、序号施工,一次成孔。孔径32mm。造孔应保证铅直,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2%,成孔后用木塞塞孔,以保护灌浆孔不至堵塞,经检验合格,立即进行灌浆。(2)制浆制浆材料称量误差控制小于5%,采用高速搅拌机制浆。造浆由水泵供水,高速泥浆搅拌机制浆,经孔径0.4cm的铁丝网过滤后流至泥浆泵。(3)压浆使用UB6型泥浆泵输送泥浆。在输浆管上设回浆管,观测泥浆泵上的总压力表和注浆管上的孔口压力表,根据灌浆试验孔口压力,及时调整泥浆泵输出压力并做好泥浆压力记录表。(4)灌浆压力孔口压力应控制在4.9×104Pa(0.5kgf/cm2)左右。最大灌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5)灌浆灌浆分序:分段分序加密灌注,多排孔时先灌迎水侧排,然后再灌背水侧排,最后灌中间排孔,灌浆时分2~3序灌注。采用“先稀后稠、孔底注浆、少灌多复”的施工方案,分序灌注。开始时先用流动性稍大的稀浆灌注,然后逐渐加大到规定的泥浆浓度,继续灌注。复灌时采用浓度较大的泥浆。待第一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灌浆。锥孔应当天锥,当天灌,防止孔眼搁置时间长,孔隙堵塞,影响灌浆效果。每孔灌浆时,必须一次连续灌满。每孔每次平均灌浆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5~1.0m3,每孔灌浆次数应在5次以上。(4)复灌复灌时间间隔不少于5天,复灌时采用浓度较大的泥浆,当吸浆量明显降低直至浆液在孔口不再吃浆不发生明显沉陷为止。具体复灌次数根据前次复灌的吃浆量确定。初灌和复灌的灌浆时间、泥浆浓度和灌浆孔口压力严格按照灌浆生产试验确定的指标进行控制。(5)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终孔标准: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封孔:当每孔灌完后,对于孔径大于35mm的孔,待孔周围泥浆不再流动时,将孔内浆液取出,扫孔到底,用直径2~3cm、含水量适中的粘土球分层回填捣实;对孔径小于35mm的孔,可用客重大于1.6的浓浆,或掺加10%水泥的浓泥浆封孔;封孔后缩浆空孔应复封。5.6.5灌浆期间出现问题的处理(1)裂缝处理在泥浆压力作用下,可能使裂缝扩张延伸,应尽可能地加大浆液浓度,采用慢灌、停停灌灌的办法,如遇裂缝中积水排不出时,要设法挖沟引水,灌浆结束后裂缝表面要加土回填夯实。(2)冒浆处理堤顶和堤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白蚁洞冒浆,可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继续灌浆。水下堤坡或土堤与其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