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天面绿化美化工作指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现时广州市的建筑已经向密集、多层、高层而又多为平屋顶的方向发展。建筑师们也将天面视为建筑物的第五立面,并考虑到天面的鸟瞰效果。而目前市区内却仍有大部分80年代及90年代初兴建的建筑天面,并没有考虑到天面绿化的建设(见图)。特别是有不少建筑物天面仍然存在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因此,有必要在彻底清除建筑物天面乱搭建和乱堆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建筑物天面绿化美化工作,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尤其是在“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取得显著成效,“规划建绿”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大力倡导、开展以建筑物天面绿化为主的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工作,是营造山水生态城市绿化大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天面建造绿化不仅能够吸附大气中的尘埃,有效减小空气污染,改善小气候,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减小热胀冷缩对建筑物天面结构的影响,防止渗漏(但要在做好防水层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空间立体景观;此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文明、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并且通过对花草的近观静赏和参与养护,可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在建筑物的天面建造天面绿化,不但可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为职工提供了休闲、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也感受到企业的凝聚力;在住宅的天面建造绿化,既可培养人们对绿化的兴趣,更让人们有一种家庭温馨的感觉也不失为一种身心享受。天面绿化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它与露地造园有较大的区别,在建筑物的天面上建造绿化除要包括基本造园要素外,它还应根据天面所处基址,生存环境与条件,来创造出所需的新型园林形式。在天面上绿化,一切造园要素都受到支承它的天面结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造园因素----挖湖堆山、改造地形----进行营造。天面绿化毕竟是人们将地面上的“园”升到天面上来的,是完全建在人工“地基”-----天面楼板上,它受到支承它的天面结构限制。所以,在建造天面绿化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天面结构考虑到其建造原则、模式、技术要求、以及对植物品种的选择。一、天面绿化要以实用、精美、安全为基本原则。天面绿化的建造应因地制宜、因天面而制宜。要巧妙地利用主体建筑天面平面,梯屋,女儿墙和墙面等开辟绿化场地,并使这些绿化具有园林艺术的感染力。1、1、“实用”是天面绿化的造园目的由于天面绿化的空间布局受到建筑固有平面的限制,天面平面多为规则、狭窄且面积较小的平面,天面上的景物和植物选配又受到建筑结构承重的制约。因此,天面绿化既复杂又关系到相关工程的协同。所以“实用”是天面绿化的造园目的。建造天面绿化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息场所。虽然,天面绿化的形式不同,使用要求不同,但是它的绿化作用应放在首位。绿化覆盖率指标必须保证在50%--70%以上。才能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2、“精美”是天面绿化的特色天面绿化要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游息环境,因此,它应比露地绿化建造得更精美美观。天面绿化的景物配置、植物选配均应是当地的精品,并精心设计植物造景的特色。由于场地窄小,道路迂回,天面上的游人路线、建筑小品的位置和尺度更应仔细推敲,既要与主体建筑物及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又要有独特的园林风格。因此,在天面上“美观”,应放在天面造园设计与建造的突出位置,在设计时而且在施工管理和材料上均应处处精心。3、3、“安全”是天面绿化的保证天面绿化能否建造的先决条件是:建筑物是否能安全地承受天面绿化所加的荷重。这里所指的“安全”包括结构承重和天面防水构造的安全使用,以及天面绿化所附加的荷重,超过建筑物的结构构件----板、梁、柱墙、地基基础等的承受能力,则将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天面绿化的建造过程是在已完成的天面防水层上进行的。在极为薄弱的天面防水层上进行园林小品土木工程施工和经常的种植耕种作业,极易造成破坏,使天面漏水,引起极大的经济损失。天面绿化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