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反思-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4.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展示PPT、朗诵、舞蹈、歌唱、手抄报⋯⋯)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2.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2.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节点,这些日子就叫作节日。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比如: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的喜悦、赏月诵古诗等等。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些传统节日里。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导入课题: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设二: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1)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肉·伞兵(打一成语)谜底:从天而降·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土生土长·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2)元宵节的食品。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幻灯片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