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作。文章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风光、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全文立志高远,气概磅礴,语言优美,不失为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文章描写的宏伟壮阔、气象万千的洞庭景象,曾使古今多少读者为之倾倒;作者昂扬的激情,豁达的胸怀,又曾让古今多少读者振奋砺志!教学中老师要调动所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其湖、感其情而通其志,进而弘扬传统文化的珍宝。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但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仍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习。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2.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3.把握文章的主题。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中使用多媒体教学。2.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疏通文章大意;3.通过咨询题的交流讨论,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向范仲淹学习,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二、教学工具: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三、教法:点拨归纳学法:朗读领会法合作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用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理解岳阳楼的愿望。(出示课件,展示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及相关诗句)(二)检查预习。1.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刻苦好学,1015年中进士。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稳固边防。1043年,任参知政事,后被贬官。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作者一生的诗文搜集在《范文正公集》里。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备,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建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辖内之邓州市),就在如今,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因此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口答)谪守zhé朝晖zhāo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bó樯倾楫摧qiángjí冥冥míng岸芷汀兰zhǐtīng潜形qián宠辱偕忘xié(三)你理解“记”吗?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谈论,可描写。我们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四)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留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2.播放朗读录音,请大家细心倾听,然后说出通过听录音,你听出了课文中都写出了什么?3.大屏幕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对联和诗赋,师生共同赏析,全面理解岳阳楼的文化背景。4.播放岳阳楼风光片,进入课文情境。5.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拍.(出示课件举例)例: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其它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6.全体试着朗读课文,老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全班学生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五)疏通课文1、回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第一段大意。同位为一组,一人翻译,另一名同学倾听、补充或纠正。3、抽学生说出第一段应该留意的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