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落花生》教学案例VIP免费

《落花生》教学案例_第1页
1/6
《落花生》教学案例_第2页
2/6
《落花生》教学案例_第3页
3/6
《15.落花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象州县寺村中心校(西校区):陈东林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小卡片、《山中的老杏树》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二个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10月28日教学过程: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第1页共6页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通过学习课文的前两个部分,“我们”一家对生活的热爱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生,分明收获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我们”一家收获之后的喜悦。二、出示插图,就句质疑(一)(出示课文插图)师:看,他们一家在茅亭里高兴地过起了收获节。可是课文中有一句话却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齐读这句话,有没有让你觉得意外的地方?(二)预计学生提问: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实在很难得”(三)引导解疑:1、学生猜测。2、教师补充。(四)父亲从百忙之中抽空与家人一起过收获节,只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一)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在品尝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议论了一个什么话题?是怎么议论的?(二)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味美、榨油、便宜)教师小结:几个孩子所说的花生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所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三)(出示父亲说的那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1、一齐读句子,思考:哪些词写出了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学生拿出小卡填空)2、是呀,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颜色艳丽,是那么引人注目,读读句子:“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3、想一想:它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仿佛在说什么?4、教师小结:它们都有值得炫耀自己的外表。5、我们再来找找描写出花生特点的词有哪些?(完成填表)6、可是,父亲却认为这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最令人敬佩、赞扬的地方。7、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花生的可贵之处吗?8、交流点拨,教师板书。9、教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花生的可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品格。第2页共6页10、让我们带着对花生的赞美,再次读一读父亲的话。11、教师小结:父亲将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更加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四)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落花生》教学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