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文学常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1)读准下列字音: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祎()攸()阙漏()陟罚()臧否()猥自()夙夜()驽钝()咨诹()攘除()斟酌()(2)长句的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úfěibìwèiyīyōuquēzhìzānɡpǐwěisùnúzōurǎnɡzhēnzhuó////诵读课文,翻译全文1.自读。(自由地朗读课文,标注重点词语。)(1)实词:崩、秋、光、恢弘等;(2)重点虚词:之、以、也等;(3)通假字:阙、有等。(1)讲解“留、译、补、调”的翻译原则。①“留”:在文言文的句子中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古今通用的专有名词,可以不翻译。如:益州疲弊。译为:(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其中,地名“益州”不用翻译。②“译”: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字,根据语境译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译为: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其中,“创业”是开创大业的意思,“未半”是没有完成一半的思,“而”表示转折连接,是竟、却的意思,“中道”是中途的意思,“崩殂”是死。崩,古时指皇帝的死。殂,死亡的意思。如:诚宜开张圣听。译为:(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省略了主语“陛下”,定语“群臣的”。常见的省略句:省略宾语:是以先帝简拔(他们)以遗陛下。省略主语:(侍卫之臣、忠志之士)欲报之于陛下也。③“补”:把文言文翻译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文言文中往往省略主语、量词、数词等,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补足出来的部分用括号表示即可。(这也是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④“调”:即为调整顺序,就是把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的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调整过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这也是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如:试用于昔日。正常语序为“于昔日试用”状语后置。翻译为:(先帝)在过去试用(他)时。字词归纳中道崩殂:作奸犯科:深入不毛:庶竭驽钝:咨诹善道: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1、积累下列词语:中途去世。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随便轻视自己。说话不恰当。保全性命,苟活于世。(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革兴。因感激而流泪。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下流、无耻感激感动激发衷心感谢痛恨痛心,遗憾;深切地憎恨涕眼泪;鼻涕谨慎认真,慎重;做事小心所以表原因;结果开张开放、扩大;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平民;布做的衣服一词多义道中道崩殂(路)咨诹善道(方法)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俱为一体(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以遗陛下(给予)以光先帝遗德(遗留)有所广益(益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行阵和睦(行列)遗效为论无行益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每与臣论此事(议论)若无兴德之言(没有)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然后施行(实行)性行淑均(行为)虚词“于”的用法然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