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优化【摘要】: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强烈的直观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中,开拓了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品德与社会课乏味的说教形式,让教学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转变成看得见、听得懂的形象,集声、形、色、光、动、静为一体,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完成个人品德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优化了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交互式多媒体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优化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际体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索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1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失败是成功之母》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把事先存放在U盘里的《爱迪生》视频片断插入到电子课本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影片中讲述了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让同学们在好奇、好笑的气氛中也感受到了爱迪生对知识的追求。尤其是在看到爱迪生为了赚钱做实验,在火车上卖报,由于一次实验不小心出了事故引发了火灾,结果被赶下了车,还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我通过观察发现,这时学生的神情变得很凝重了,我知道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影片内容的感化。我暂停了视频的播放,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当时的爱迪生放弃了对科学的追求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开始议论分析。然后我又接着播方视频,接下来的视频是介绍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通过这个简短的视频结合书中的内容,让学生懂得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面对失败选择了放弃和退缩,那样真的是一事无成,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接着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在你的印象中,还有什么事例说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课题?学生再次纷纷发言,有的说出了“牛顿的故事”,有的说出了“华罗庚的故事”,有的说出了“陈景润的故事”,还有的同学提到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和“王羲之学字的故事”等等,一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既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省时省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二、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当前,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