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热情讴歌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作者态度:抑恶扬善,爱憎分明主旨探究5孔乙己1.把握小说特点,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孔乙己》节选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散文诗《野草》等。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文学体裁什么叫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字词积累羼水拭去蘸酒舀水颓唐门槛chànshìzhànyǎotuíkǎn【大抵】大多。【阔绰】阔气。【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恳切】诚恳而殷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层次【序幕】(第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高潮】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开端和发展】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结局】第三层(第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细节感知走进孔乙己生活的环境—咸亨酒店小说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中,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1.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咸亨酒店是当时(晚清时期)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短衣帮长衫客短站外穿着喝酒方式喝酒地点长坐里2.品析长衫客“踱”的妙处。“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6.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走进小说的故事情节孔乙己的故事早已为大家熟悉了。孔乙己不是一个恶人,但他是封建科举制度制造的一个废人,封建科举制度无情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的原因。而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