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评课稿《小镇的早晨》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罗丽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扮演着引导者这样一个角色。她摒弃了以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课堂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挥的舞台,而拿着话筒的罗老师更添了几分主持人的风范在她的循循善诱下,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迫地去接受知识。在相互合作,相互探讨、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着。一、还课堂给学生演绎学生的精彩一上课,罗老师还是遵从以前对字词处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相互交流,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课堂上过了一把当小老师的瘾。学生们配合得很默契,当起小老师来也是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其中有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连用了七个不同的评价语:不错、还行、OK、verygood……中英结合,课堂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给课堂增色不少。罗的开明,创造了学生们敢于发言、勇于创新这样一个充分民主的新环境,保护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孩子们乐于发言、敢于创新的和谐氛围。快乐仍在流淌,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下,罗老师又引领着我们走进了那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整堂课主要是讲小镇的早晨“恬静”这一特点)。宽宽的河面,净得透明的河水,各式各样的小艇,从半月桥洞中悄悄钻出又在河上轻轻飘过的一叶叶小舟。动静结合,更加渲染了小镇的早晨的恬静。罗再次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评价老师拍的片子。把课文内容学习和提高交际能力完美结合,老师的一句“感谢学生提出建议”更是把语文所要求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这点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得淋漓尽致。老师需要尊重,学生也应受到平等的尊重。有如此民主的老师,学生想要不尊重他也是不行的了。二、匠心独运音乐教学体现高明之处还记得在评价片子的过程中,有位女生提出:配点音乐效果会更好。罗老师却故弄玄虚,“音乐是有声音的,这里是表现小镇的恬静的”,并故意给孩子出了个难题。转身又在黑板上写下板书“配上音乐”四字。这里暗藏许多机关,到第二个学生也提出相同建议时,罗老师却来了个出其不意,“我这里有四段音乐大家来选择一段最好的。”音乐响起,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生情并茂地朗读起来,仿佛自己已到小镇,要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感情。音乐一段接着一段,在音乐中学生在用心体验小镇的恬静,同时也对这四段音乐在用心去评价。整个课堂都弥漫着小镇的那份恬静与唯美。优美的文章配以老师亲自拍的片子,并在配乐中享受小镇的那份恬静,恍如身临其境,心里早已勾勒出小镇的美丽早晨,不用言传,只可意会。罗老师早已将感情熏陶,提高审美修养等目标的教育融进这音乐了;以动衬静这一表现手法更是深入人心。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更是一堂精彩的音乐鉴赏课。功夫在戏外,罗老师亲自拍的片子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寓精神情感与自然景物中,深入浅出地把文章的内容挖掘出来;在课堂上没有过多地表露自己的看法,始终遵循以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这三点也让我走出了对老师角色的传统印象,老师可以是知识的传授者,精神的引领者,更可以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