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威信的形成与培养校长是学校之魂,中学校长是学生人生阅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要有效地实施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校长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威信。威信,即声威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威信属于心标心理关系范畴。它反映的是一部分人对某个人的心理评价。在中学校长的教育、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其威信反映的就是全校师生和周边接触对象对其行为的心理估价。一、中学校长的威信取决以下五种条件:一是品德条件。品德决定校长的行为取向,好的品德能使师生产生敬重感,使学校有凝聚力、影响力。校长的品德条件主要指他的道德、修养,品行、人格、作风等对接触对象的影响,它蕴含在校长的一切言行之中。一个校长如果品德高尚,正直公道,真诚坦率,言行一致,善于团结同志,善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亲切,值得钦佩,就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形成一种较为可靠的、持久的声威信誉。二是才能条件。才能是校长领导和组织学校管理和重要保证。一个校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指校长自身的知识积累、教育经验、工作经历、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指校长的领导组织能力、应变决策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一般地讲,即使校长的品德高尚,但疏于才能,其影响力所产生的威信也是有限的。因此,中学校长还必须形成自己新的、独特的知识才华,具备德才兼备、智多知广的综合素质。三是学识条件。学识是校长的宝贵财富。校长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善于积累,勤于积累,刻苦钻研,扩大知识面,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