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导入情境巧用多媒体奏响数学课的第一音符襄樊大庆路小学李娟娟[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数学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关键词]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导入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一、启动认知激发兴趣创设导入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小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多媒体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分散,也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上高潮。同时多媒体可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出现各种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如门、窗等,还有一些卡通画上的各式各样的房子,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在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演示,然后提问学生:这些门、窗都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由什么组成的。这样同学们兴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导入情境趣盎然,个个争着回答,为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创造了情境。最后通过多媒体把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进行演示、比较,得出结论,使直观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知识。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方法新颖感知认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重要。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视可听,可静可动,它以其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知认知。如《同样多、多些、少些》导入时,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蓝猫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让蓝猫出谜语考小朋友来引出小白兔,随之电脑“切入”4只小白兔的集合图,然后随着蓝猫的讲解“兔子妈妈想给它的4个兔宝宝每人一个红萝卜”又“飞入”红萝卜的集合图。这样,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耳、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摇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