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改革方式方法VIP免费

教学改革方式方法_第1页
1/6
教学改革方式方法_第2页
2/6
教学改革方式方法_第3页
3/6
教学改革有多个切入点。山东省北宋一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近几年来,他们为了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以作业改革为切入点,大胆开展了“零”作业改革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北宋一中的改革有着怎样的背景?在作业为“零”的情况下,教学做了怎样的调整?学校是如何促进教与学的要素实现调整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拟在讲述北宋一中改革的“故事”中,对其改革现象进行解读,并对其改革行为进行分析。一、“‘零’作业”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毋庸置疑,作业(homework)有让学生巩固旧知、悦纳新知、拓展思维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应试教育依然猖獗的背景下,作业被异化为教师之间拼抢教学时间、管理与控制学生的手段。一些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靠转嫁课业负担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为了为自己的学科拼抢时间,教师们纷纷在作业的布置量上做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讲,八九科作业累加起来,其超载重压之苦学生何以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每晚熬至半夜,身心俱疲,何来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发展?何来童年的快乐与健康?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们为了所教学科多布置点作业,彼此之间陷入了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之中。在这种状况下,教学会是什么样子便不难想象了:教师们不在高质量的课堂上下功夫,而在劳而无功的作业布置上争抢不休;不在大有学问的教学研究中下功夫,却在如何利用作业控制学生的“小聪明”中大动脑筋;不在追求高远的专业发展上下功夫,却在无休无止的作业批改中空耗生命。这种教育现状,自然会引动有志有为者的思考与行动。2007年3月,刚刚担任北宋一中校长的李志欣,便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当李志欣校长行走于办公室与教室之间,看着老师们心无旁骛地埋头忙于出题印题,并得知很多年轻教师都患上了颈椎腰椎等职业病时;看到学生面前一摞摞如山的试卷,一双双无奈的眼睛一副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时,年轻而又善思多感的他,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而要改革,必须从教师们习以为常的“作业”入手。把作业确定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容易,怎样处置“作业”并不容易:是完全否定作业还是保留部分作业?毕竟,只要运用得当,作业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现时的学校管理背景下,如果允许部分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而不允许其他教师布置作业,这就意味着全面否定改革的设想。只有斩断了以“作业量”为标志的“题海战术”,才能斩断靠拼时间为标志的“应试教育”的命脉,才能把教师们的精力引导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来,才能实现全面建设有效课堂的改革目标。经过深思熟虑,李校长最终还是痛下决心:暂且实施“一刀切”的策略,禁止任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于是,蔑视和挑战传统教学的“‘零’作业”口号喊出来了,各项配套的管理措施陆续出台一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二、“‘零’作业”课堂教学的定位不在课外布置任何作业,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高效的。纵观国内的教学改革实践,高效课堂无疑是一个美丽而动听的词汇,如果不能对其准确定位并开发出相应的技术路线,很容易把它口号化、形式化,到那时,学校的改革不仅不会有什么进展,而且,耗费了好大精力才杜绝的“作业”一定会恶性反弹。基于上述考虑,李志欣校长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建设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以下条件。首先,高效课堂教学应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高扬学生主体性的大旗,主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对话、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一些地方在改革中甚至让学生扮演教师“教”的角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似乎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则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无关紧要抑或消解?答案是否定的。新课程在弘扬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新课程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和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学改革方式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