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件应用“三不搞”【摘要】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但不加比较、盲目使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为此,广大教师在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科学、恰当、适度,不搞“动画”式、“海量”式、“垄断”式。【关键词】课件科学适量兼容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仍然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实践的必要课题。利用课件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打开思路,丰富知识容量,提供广泛素材,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同时注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对传统教学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作法予以继承,对传统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的效益。因此,我们在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过程中应坚持“三不搞”。一、不盲目追求时髦,专搞“动画”式1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漂亮的图片,生动的背景,显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时下很多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盲目地赶时髦,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研究和再利用。还有的把课件制作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画画也非常时尚。我认为,这样的课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但没有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其它地方。例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十一课),如果只设计大量的人鸥图片带到教室,学生自然只会注意鸥群纷飞的壮观场面,而体会不到老人对海鸥的精心呵护,更体会不到海鸥对老人重情重义。如果沿用从朗读中体会情感的传统方法,效果就会好得多。在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学生不仅提高了朗读技能,而且能感受到人爱鸥、鸥恋人的伟大情怀,陶冶了情操。二、不盲目追求容量,专搞“海量”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才算“恰当”?对此,很多教师理解片面,认为就是要大量增加知识量,通过课2件大量展现图像、声音,只要让学生多看多听,学生的知识就多了,能力就强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课件的价值就是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若整堂课都只顾用课件向学生“灌输”,那不等于整堂课都在突破难点了吗?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其体态和表情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读”,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些优势恰恰是多媒体所不具备的。教学,是艺术,并非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贵在“少而精”,不能忘了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三、不盲目追求新颖,专搞“垄断”式虽然应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直观形象、优教促学,然而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课堂也充满精彩,况且例如教师生动的语言、肢体表达,其效果是课件说不具有的。可惜,目前同行评课、上级督导,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的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畸形发3展,不管材料是否合适而混淆学科界限、颠倒主次目标地一哄而上,使得电教满堂灌,大有一统天下而呈“垄断”之势。语文课堂教学理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课堂教学,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化的关系。而今却被冷若冰霜的“人机交往”所取代,这无疑过分强调了多媒体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学自身的能动性,割裂了师生间的情感纽带。所以,我们在积极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总之,在教学中,计算机只是一个教具而已,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因课堂教学内容的性质而定。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深入,应用多媒体课件要讲科学性、合理性,千万不能盲目追求“动画”式、“海量”式“垄断”式。附:作者简介杨自荣,1980年4月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