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VIP免费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_第1页
1/4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_第2页
2/4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_第3页
3/4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静宁路小学裴玲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一大主题,而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中年级的作文训练,要从低年级的字词积累学习转入句段理解、运用学习,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在低年级积累词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即构句、组段、成篇的能力。它既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年级习作入门时的基础与兴趣。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的点滴体会如下。一、加强从段到篇的过渡训练在低年级词和句的训练基础上,加强段的训练,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是中年级作文训练的发展过程,做好这个由段到篇的过渡工作,对锻炼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段的训练,使学生能写好一段话或几段话,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为了达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的要求,第一要继续重视词和句的训练。用词是否准确,每句话是否完整,一句一句的话是否断得开,这些基本功都要在读和写的过程中不断训练。第二要加强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项目,运用到作文上,在练习写几段话的时候,要注意每段都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第三要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一段话或几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要有条理。比如说:从事物的方位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从外到内还是从内到外;从整体到部分还是由部分到整体,就有个观察和分析的顺序。这种条理性的训练,在低年级就要进行,在中年级更要重视。把观察分析的条理性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条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此外片段训练和写话训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写话训练的自然发展。写片段和写话比较,除了篇幅有所增加以外,主要在于书面表达的要求有所提高,从写话发展到写片段,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的内容很广泛,我要求学生以最熟悉的生活为题材。还可以采用看图写片段、做试验写片段、手工劳动写片段等多种方式训练。二、让学生有东西可写首先是积累生活素材。鲁迅先生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会观察。”观察是人们摄取写作材料的第一扇窗口。不会观察,就没有写作的材料。不会观察,就不会写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教给学生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其中有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人物的方法、观察物品的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等。从中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联想、想像和感受等。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我从养成学生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去积累习作素材。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应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考。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所以,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其次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材料。由于孩子的生活空间有限,往往只局限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奔忙于课本、试卷之中,生活经历不多,对社会了解甚少,因此,我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实践和充分地体验、感受。比如在作文之前,组织学生做游戏。如玩“贴鼻子”“拔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有意观察。如开展“找春天”“找秋天”“看日出”等活动。适当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提供条件。如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还要鼓励学生积累语言,为习作表达作准备。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仅有原始的生活素材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仍无法写好作文。尝试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年级习作训练点滴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