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桩设计规程的修订载体桩设计规程的修订杨启安杨启安20072007年年99月月1010日日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一一..术语及一般规定;术语及一般规定;二二..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增加了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三三..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进行修订;载体桩承载力估算进行修订;四四..增加了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增加了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五五..对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对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六六..载体桩的检测载体桩的检测一一..术语及基本规定术语及基本规定1.1.载体桩载体桩载体桩是指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载体桩是指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而载体是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和挤密土体构成。而载体是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和挤密土体构成。术语载体影响区域为直径2-3m,深度3-5m。2.2.载体桩桩长载体桩桩长载体桩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和载体高度载体桩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和载体高度..载体高度因柱锤夯击能量和填料的不同而载体高度因柱锤夯击能量和填料的不同而不同,计算一般取不同,计算一般取2m(2m(包括承载力计算和变形计包括承载力计算和变形计算算))。。3.3.去掉去掉2.182.18细长锤的概念细长锤的概念原规范:直径原规范:直径250-500mm,250-500mm,长长3003000-5000mm0-5000mm,锤质量为,锤质量为1.5-5t1.5-5t用以夯实填用以夯实填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的锤。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的锤。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随着载体桩技术的发展,载体桩发展为从为从350-800mm350-800mm,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因此相匹配的夯锤也相应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相应改变。将细长锤变为柱锤。4.4.对三击贯入度重新定义对三击贯入度重新定义原规范:原规范:夯实后,当不在填料时连续夯夯实后,当不在填料时连续夯击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击三次后的锤的下沉量。新规范:以锤径新规范:以锤径355mm355mm,质量,质量3503500kg0kg的柱锤,落距的柱锤,落距6.0m6.0m,连续三次锤击的,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累计下沉量。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23.0.2被加固土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被加固土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土及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当软塑状土及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土。当软塑状态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态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经过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土经过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作为被加固土层。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作为被加固土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3.0.33.0.3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3倍桩径,倍桩径,且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且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时,桩间距不宜小于1.6m1.6m;当被加固土层;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为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于2.0m2.0m。。载体桩间距由桩径、填料量和土性载体桩间距由桩径、填料量和土性而定,桩径小、填料少时,间距可适当减而定,桩径小、填料少时,间距可适当减小,以粘性土为被加固土层时,其间距应小,以粘性土为被加固土层时,其间距应比以砂土作为被加固土层大。比以砂土作为被加固土层大。土样编号1号2号3号4号距夯扩体距离(cm)0306090密度(g/cm3)2.0452.011.951.92孔隙率38.039.341.342.2孔隙比0.6130.6470.7040.730含水量(%)22.222.723.023.1干密度(g/cm3)1.6741.6381.5851.560A.开挖试验桩径410mm,桩长5.0m,三击贯入度为18cm。B.B.模型试验模型试验粘性土中的模型试验密砂中的模型试验砂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砂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饱和粘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饱和粘性土中的塑性影响区域半径sin)1(2/0ERRupuupcERR3)1(2/C.球形扩张理论3.0.63.0.6当桩身进入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当桩身进入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突涌。效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