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冲刺高考地理考前押题金榜卷(全国乙卷)地理卷(二)(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甘肃省肃南县以“租田借牧”(牧民冬季转场去距离较远的农区茬地放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提高了羊羔的成活率,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租田借牧”提高羔羊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是农区()A.气温较高B.饲料充足C.养殖技术好D.自然灾害少2.在玉米茬地推广“租田借牧”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羊粪还田提高肥力C.调整农牧结构D.节省秸秆处理成本3.能够体现“租田借牧”生态意义的活动是()①转场放牧①草场放牧①农区围牧①租金致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2.D3.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租田借牧”推进了草畜平衡,使得饲料充足,提高了羊羔的成活率,B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租田借牧”可以使气温变高、养殖技术变好、自然灾害减少,ACD错误。故选B。2.在玉米茬地推广“租田借牧”节省了秸秆处理成本,产生了经济效益,D正确;玉米茬地推广“租田借牧”并不能提高秸秆产量,也不能调整农牧结构,A、C错误;羊粪还田提高肥力是生态效益,B错误。故选D。3.转场放牧和农区围牧可以体现“租田借牧”生态意义,①①正确,A正确;草场放牧不能体现“租田借牧”,草原植被没得到休养生息,①错误,C、D错误;租金致富体现的是经济意义,①错误,B错误。故选A。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A.t0B.t1C.t①D.t①5.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①阶段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北部湾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6.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①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答案】4.C5.B6.C【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时,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当,结合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t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5.读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知,①阶段的扩散效应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正处于中心城市加速发展的时期,ACD错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发展程度高,带动外围城市加速发展,使得扩散效应增强,B正确。故选B。6.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①阶段的城市群应以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为战略重心,C正确;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是①阶段的战略重心,A错误;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但是不是①阶段城市群的战略重心,B、D错误。故选C。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地壳隆升是河流下切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直接或间接改变河流径流流量来影响河流阶地的形成。阶地出露的基岩及其上覆的沉积物是反映该地构造隆升等变化的良好记录。下图示意阴山山脉西段东部、中部、西部的四级(T1、T2、T3、T4)河流阶地形成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T1~T4最先形成的是()A.T1B.T2C.T3D.T48.推测在任一阶地开始形成之前该区域()A.地壳持续抬升B.气候冷干C.河流流量增大D.河流下切9.阶地基岩出露厚度最大的阶地是()A.西部T2B.中部T3C.东部T4D.中部T4【答案】7.D8.B9.D【解析】7.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隆升与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图中纵坐标代表阶地距河面的高度,横坐标代表阶地形成的年代。读图可知T4阶地距河面最高,且形成年代最老。故选D。8.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