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作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中小学美术作业是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向社会生活。但是纵观现今一些儿童美术作业,却看不到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与灵性,有的只是经过刻意雕琢,完全失去孩子天性的“成人”之作。针对如此的原因,美术课的作业设计和实施非常的重要了。一、设计生活经验的作业情境《美术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出了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原则。所以对于儿童,切不可用太多的理性思维和专业的技巧去限制和约束他们的作业。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要更好的设计好怎样的来引导和启发,能将美术知识、技能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将知识、技能融合到教学中,这样可以设计出一套作业的引导方式如在上《快乐一天》的一课时,创设了“看一看、想一想”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在看一看的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现在最喜欢看的世博会的场景,把那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重温去看世博的感觉,这样就让学生跟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已经对本课的作业做了初步的奠基。在通过“想一想”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运用什么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作业。这样教师用最少的语言,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自己脑中存在的画面,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出创造的天赋,没有任何的约束。二、采用不同的材料的作业设计近年来,美术材料的不断革新,层出不穷,给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带来了无穷的新视点,也成就乐个性化得创作形式。通过不同材料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材料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让孩子在创作美术作业时能收获一份成功,收获一份欣喜。在以前的美术作业布置中,一般总是画画、涂涂、贴贴。。。没有很好的去利用材料。如此一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就降低了,没有了创作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当代儿童的作业形式和表现手法要远远地超出原来的平面绘画和手工艺,而可以呈现作业的多样化,多元化得发展趋势。作为教师,在儿童的作业辅导中,要不拘一格,善于发现并尝试各种新材料,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地表现,让儿童美术作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在四年级的《塔》的教学中,原来的作业布置就是让大家设计一个美丽的塔,通过欣赏和想象,画出一个有创意的塔。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有点简单,没有创造性。最后我在实施中,让学生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进行设计,如:泥、钉子、竹条。。。。。让学生自由的准备一些不同的材料,作业被这样设计后,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情趣,开拓了学生的制作热情,最后出现了很多的不同的作品。这样就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不同材料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作业不拘一格,提高了儿童美术作品质量。三、运用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评价作了这样的定位: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以往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都是以一张画的优劣来判断,其实这种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评价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知识的多少不成正比,并且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这种老套的评价方法已经给很多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成功的评价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运用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此,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各种激励性性的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经验的积累下,发现了几种评价方式比较的合适,如:档案袋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级评价。通过了多种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更好的保存学生的精彩作品,更可以激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和落实的有效性。所以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中,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