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必须要从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开口交流开始。而中国是非英语国家,英语目前缺少语言环境,学生的言语机会往往存在于课堂上,因此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让学生交流势在必行。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于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此循序渐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创设真实的语用情景:情景(Situation)就是指英语交流的社会情景,包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社会语言情景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及课件创设的社会语言情景等。以情景为线索是指每堂课设置情景,让情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而发,学以致用1、用实物或模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当的出示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实物模型,可切实节省讲解时间,提高操练效果2利用图片或简笔画创设情逼真的图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图片中物体的感知。而利用简笔画教学,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用动作创设情境在教学生表示动作的单词时就不能仅仅靠图片来让学生观察和读了,必须配以动作让学生练习、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单词。4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歌曲以其节奏、音韵之美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生一些表示时间等的单词时,因为它们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片,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此时,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将它们串成歌曲。5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电教多媒体有生动活泼的动感、丰富鲜明的色彩以及立体的音响效果,可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来学英语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安排情境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化情境课内容体系。合理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1创编故事,激发兴趣。成功的教育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创编成简单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学习英语。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牢牢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不是在学英语,而是在用英语与别人交际。2巧设问题,活用思维。根据故事发展的时机和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引发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合理使用教材的目的。如我在教授:Whatcanyouseeinthespace?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Icanseemanystars。Icanseesomeplants。Icanseethemoon。我又问:Whatdoyouknowaboutthemoon?通过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用英语表达对月球的了解情况。Thereisnoairorwateronthemoon。Itisverycoldonthemoon。等等.3提炼素材,回归生活。教师在钻研教材,对于教材进行二度设计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提炼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走进生活,学习回归生活。4利用插图,使用教材。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巧妙的方法,如投影显示,简笔画,演示操作,实地观察等。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借助插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5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时,已有的教具必然不能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制作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辅、教具就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多途径的语言实践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