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以工学结合为载体,用“四心”职业素养,成就西部农村中职生“5000”梦想————“阶梯式+N出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报告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李安华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快步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学校一直在坚持探索和实践。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我们坚持按“四心标准”要求学生,即“对工作有责任心,对做事情有耐心,对企业有忠诚之心,对自己要有信心”。用“四心”职业素质,结合“阶梯式+N出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就西部农村的中职学生月薪“5000”的梦想。根据中职学校的生源现状、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中职教育的目标要求等几个方面的背景需要,结合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用“四心”职业素质标准,打造学生的“5000”就业梦想。对“四心标准”的内涵做出了符合自己专业的诠释,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坚持“认知——认同——熟练”阶梯式推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车间、通过与电子类企业合作,进行的教学实习,达到职业“认同”与职业的初步“熟练”。经过学校、老师、师傅、企业共同考核,实现了学生“四心标准”从形式到实践的内化。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责任心、耐心、忠诚之心、自信心、现状、四心标准、工学结合、阶梯式培养、途径、成效一、现状分析与问题提出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种种困惑,我们摸索把“四心”职业素养标准作为我们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核心。1、中职学校的生源现状——数量不足、质量没有保障、无谓的选择失落职业教育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火爆场景,到低落,再回归到现在比较正常的理性,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不小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职业需求的出现,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升,以谋求工作为目标的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直深深的影响着社会,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很多人瞧不起职业教育,认为读职业中学无出路,从而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数量不足、质量没有保障。我们学校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有的学习习惯欠佳,有第2页共19页的行为习惯过于自我,有的性格比较偏重个性,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窘迫,有的家庭不完整,有的家庭教育缺失,仿佛职业中学成为中考失意生的“收容所”。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自己,对读职业中学缺乏信心和自豪感。但是,我国的工业化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为此,占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出路何在,更需要我们职教人做深入的思考,去探寻改革创新之路。2、中职生就业现状——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愿望之间的矛盾(1)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用人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对人才素质更看重认的品质和素养。经过到行业企业调研发现,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特别强调有德有才。有德的要求: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有才的要求: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有熟练的的专业技能。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因此,企业要求我们的毕业生除了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多的是职业素养要求,具体是:要有责任心、守时负责、就业诚信、诚实正直、适应变化的职业素养。企业需求是大量的数以亿计的懂专业知识与技能、高素质的生产一线和管理技术人才。(2)学生的就业愿望尽管中职毕业生择业与就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