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授课时间:编号: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一、情境创设,目标引导1、深情导入: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2、指读目标。二、组织独学,关注状态(学生在预习后的学习)1、学生迅速回顾预习内容并巩固。2、对子检查预习并上报预习情况。教师所有答案作好准备和预设。课题:25《短文两篇》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主备:复备:三、促进互学,暴露问题对学→群学→小展示。教师:关注学生状态,提醒责任人履职,或参与点拨或讨论。进一步作好学情调查。由C层展示,其他补充或完善。并将问题及预展示内容写在黑板上。四、评价检测,反馈落实1、组织各组抽签决定大展示顺序。2、各组准备。3、各组依次大展示。教师做好组织,提醒站位等要求,做好追问等工作。学习目标:1.我要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我会背诵《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3.我能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一、导入新课听教师导入。齐读目标。二、自主预习(一)查资料,文学常识我记准。1.关于神话:2.关于《山海经》:3.关于《淮南子》:(二)读课文,精彩内容我来析(1)学习《夸父逐日》1.我认为下面这些文言字词很重要,我要牢牢掌握它们。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4.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5.我能熟练背诵。(2)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1.我认为下面这些文言字词很重要,我要牢牢掌握它们。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3.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5.我能熟练背诵。三、合作研讨1、小组对学。2、小组群学。3、组内小展示。四、展示提升1、大展示。2、归纳整理(1)我的疑惑:(2)教师评价、归纳或强调:(3)迅速记忆。检测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逐走()②入日()③欲得饮()④河、渭不足()⑤北饮大泽()⑥弃其杖()⑦昔者()⑧怒而触不周山()⑨地维绝()()⑩故水潦尘埃归焉()2.翻译下列语句:①未至,道渴而死。②弃其杖,化为邓林。③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3.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