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体温调节过程。2.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3.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方式一用电视剧情景导入。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宫锁珠帘》(宫2)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怜儿和雍正皇帝深陷险境,身受重伤的怜儿口渴想喝水,但是根本找不到水,雍正皇帝情急之下咬破指头,让怜儿喝血,竟然给怜儿解了渴,那么请问渴感是如何形成的呢?喝血止渴,这科学吗?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这节课。方式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的速度极为惊人,马拉松运动员可以每小时制造超过10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产热速度之下,如果身体不能把热量散去,每两分钟体温将上升1℃,十分钟后就达到足以使全身多种器官细胞受到热伤害的温度。导入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这种调节过程的方式是怎样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又有怎样的关系?一、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3)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4)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点拨(1)体温调节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寒冷条件下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1)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2)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当体温过低时,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出现异常。知识整合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例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例2(2018·扬州高二质检)如图是当环境温度由25℃降到10℃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答案D解析本题中的个体处于正常状态,即体温保持恒定,不管在哪一温度下,个体始终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环境温度降低后由于温差增大,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时间t3以后,体温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项错误。易错易混(1)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升高是由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的,体温下降是由散热量大于产热量造成的;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机体主要通过热辐射进行物理散热。无论是在高温环境,还是在低温环境中,只要体温保持恒定,都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只是在寒冷环境中,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大。(2)炎热时体温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