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析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分析VIP免费

析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分析_第1页
1/8
析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分析_第2页
2/8
析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分析_第3页
3/8
第一节日本帝国主义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加上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关的史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处理、运用史料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表格归纳繁琐的历史知识的方法。教学要点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1.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二、野蛮的经济掠夺1.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2.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3.控制金融,攫取中国资财三、推行奴化教育1.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推行同化政策2.宣扬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本课重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汪伪政权的建立。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重点分析:(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重点。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双方面的。学生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2)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是重点。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它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日本帝国主义彻底灭亡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始终未变的,改变的只是不同时期的战略方针。本课难点: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其内容多而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其方式和手段学生较难理解。难点分析:(1)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是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相持阶段的战略方针以近卫三原则为标志,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有关的史料,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既野蛮又残酷;方式和手段因经济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而花招百出。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头绪多、知识点多。利用表格归纳解决这一难点,可帮助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点的方法。导入讲述本课内容前,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秋广州、武汉失陷,中国人民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时间、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2)原因A.日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抗日根据地威胁后方。经过一年多的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析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材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