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咏月诗三首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体会诗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教法选择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目标(1分钟)1.导入新课:在诗歌的王国中有一位“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么你能背诵出他的那些诗作呢?2.揭示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学法指导:(学生齐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朗读为主,读中感受,读中欣赏,读中感悟。)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回顾了解诗的作者及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2.背景链接:●《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是,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表现诗人豪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习认真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先回答教师提问,然后背诵诗歌。学生齐声诵读学习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练习册中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放不羁的个性。●《月下独酌》: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了本下文。3.自学两诗: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第四步:抓住重点诗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领会诗情。(可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1.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两首诗分别借助联想和想象,抒发作者什么思想情感▲《把酒问月》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以独白的形式,抒发了壮志难酬、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孤独寂寞之情,也表现了豪放不羁的性格。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巡视分析讨论李白在诗中如何借月抒怀,从文学角度感悟“中国--明月之乡”。1.回忆描写明月的古诗,想想作者借月分别抒发什么样感情。指导学生赏读诗歌,提示学生抓住“文眼”分析。分析关键字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答案,以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教师检查巡视时,要及时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进行关注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教师点拨、提问、评价并归纳小结。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合作赏析全诗,学会抓住“文眼”分析,最后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小组内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深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怀。被指名学生当堂回答问题或朗读(背诵)诗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后,再有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讨论、更正。独立完成练习。作业设置1.完成练习册;2.背诵并默写。教等级评价(A/B/C/D)学反思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