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9课《老王》的教学设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中学贾冬梅教学内容:教科书75-8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惶恐、塌败、取缔、滞笨、愧怍”等词语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讨2.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体会老王的人物形象中的闪光之处和作者的爱的情怀。教学难点:老王所处的时代表现的正义善良的可贵和作者“愧怍”的深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卑微清苦而又善良淳朴的人感动……(出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看看我们能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出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学生展示字词预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12、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学生介绍作者后,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者杨绛。三、学生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确以下问题:文中介绍了老王哪些方面的情况?文中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情?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怎么样一个人?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学生分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补充,教师板书文章结构。明确: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实……)②他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前,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善良、淳朴……)③他“恩”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关心、有情义)2、针对文本内容,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解答。四、品读感悟老王的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的行为打动着我们,作者又何尝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呢?请你找出文中表现老王善良和作者善良的语段,有感情的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教师示范朗读片段。五、合作探究:老王老实厚道,作者也在一直以自己的善良对待老王的善良,他希望老王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是,作者的愿望并没有实现。请你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2的句子,思考:作者与老王非亲非故,一直在帮助老王,为什么老王去世还感到“愧怍”?讨论明确:1.愧怍,指惭愧。愧怍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为不幸者做的还不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2.老王是病死的,非寿终正寝,是一个人辛酸的结局,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再是人道主义精神。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