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翻译课文,记住词句意思;能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二.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要求:(1)用蓝笔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课下注释和查工具书将这些字及其读音、词义写在该字附近处。(2)默读课文至少5遍。2.结合注释及资料翻译课文,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写在该字上面。3、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拂士(bì)4、思考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两方面论证的2、作者认为人要成才需要哪些条件?第一节写的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点?a、客观方面:“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即历经磨难;主观方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b、他们都出身卑微,在历经艰苦磨难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作者认为国家要发展需要哪些因素?国内有“法家拂士”,国外有“敌国外患”,即国内有守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4、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从个人到国家)三.拓展练习题1.2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请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2.自我检测题(请自主完成此题,不要参考任何资料)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人恒过,然后能改()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⑤舜发于畎亩之中()⑥空乏其身()⑦入则无法家拂士()()⑧出则无敌国外患()四、写出预习收获和问题。五、助读资料------掌握重点文言词语:(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通“增”,增加。衡于虑:通“横”,梗塞。拂士:通“弼”,辅弼。)(2)古今异义所以:(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3)一词多义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因,由于发:发于畎亩被举用发于声显露,表现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法家拂士通“弼”,辅弼(4)词类活用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错乱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九年语文问题训练单一、基础训练题1、译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默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课后思考: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