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违约与违约责任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违约及其类型。2.解析与论证:违约行为的免责情形。3.预测与选择: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4.辨析与评价:实际违约的表现。1.科学精神:明确违约及违约责任。2.法治意识:了解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3.公共参与:知道实际违约的表现。一、违反合同要担责1.违约行为与违约责任(1)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2)违约责任:是指违约一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既是不履行合同义务者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对权益受损的一方给予的救济。2.违约的不同种类:违约分为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实践中常见的是实际违约,具体包括:不能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拒绝履行。[想一想]履行合同时双方都违约应怎样处理?提示: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可见,在双方违约情况下,双方的违约责任不能相互抵消。3.违约行为的免责(1)含义:指在一定条件下,尽管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法律也不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可以免除其合同履行义务。(2)违约行为免责种类①法定的免责情形——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客观上已经发生不可抗力,而且合同的当事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是由这一不可抗力导致时,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可以免责,因此称法定免责。②约定免责:是指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经协商达成一致的免责情形,只要这种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届时就可以对违约行为免责。[想一想]两种违约行为免责各有什么特点?提示:法定的免责情形最常见的就是不可抗力,指的是发生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而导致违约,而约定的免责则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思表示。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继续履行: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如果另一方仍然认为有必要履行原合同义务,可以诉诸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只要该合同义务是可以强制履行的,则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令、裁定违约方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合同义务。2.赔偿损失: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给对方造成损失,违约方应当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方式为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3.采取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如果一方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要求,另一方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补救措施,作为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4.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当事人一方违约时,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是最常见的违约责任承担形式,一般是补偿性质的,只起弥补受害人损失的作用。5.适用定金条款: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约定一方事先向另一方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即定金。如果交付定金的一方违约,则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如果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应该双倍返还定金。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违约行为及违约行为的免责[创设情景]2018年5月份,张先生看中某小区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开发商的广告上有一段描述:“在城市黄金地段营造一座近6000平方米的城市中心花园不能不说是一种梦想,×××小区就让你的梦想成真”。但在交房时,6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园缩水一大半,居然还不到2000平方米。[探究任务](辨析与评价·公共参与)开发商要承担违约责任吗?提示:开发商在广告中对6000平方米的城市中心花园的宣传是具体和明确的,对楼盘的销售、合同的签订和价格的确定均具有重大影响,应该视为要约,是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理应酌情承担违约责任。[探究总结]1.违约行为(1)含义: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2)特点①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②违约行为是以有效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③违约行为在性质上都违反了合同义务。④违约行为在后果上都导致对合同债权人的侵害,违约行为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类型,如不能履行、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拒绝履行等。2.违约行为免责的两种情形(1)法定的免责情形最常见的就是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