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课标解读】1.知道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分布。2.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3.理解新工业区(意大利、美国)的特点、发展条件及对我国新工业区借鉴意义。一、教材P67活动点拨: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与铁矿产地距离近,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2.衰落的原因有:(1)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提高;(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4)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缺少新的增长点。3.(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2)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二、教材P70活动点拨:1.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2.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大利,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三、教材P72活动点拨:1.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同点见“难点解惑”。2.(1)与美国“硅谷”相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不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程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3)略。一、选择题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20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00亿吨,将加大向外输送电能的比例。据此完成1~2题。1.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B)A.①B.②C.③D.④解析: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主要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为钢铁工业所必需的能源。②表示的是能源为主(圆圈大)的区位条件。2.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解析:增加原煤产量,只能加重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的地位,且也不属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判断3~4题。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A.第三产业迅速发展B.园艺业比重增大C.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D.钢铁工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下降解析:读图可知,第三产业由百分之十多,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多,上升幅度最大。钢铁工业产值下降,化学工业产值上升。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B)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