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填一填)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循环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3.循环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4.循环结果: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变化(看一看)[教材P86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进入土壤的土壤水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各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教材P86~87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教材P88活动]在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土壤水位逐渐下降。[教材P90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做一做)1.判断题(1)只有生物循环能够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某一要素的变化,能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但不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选择题农民种庄稼获取农产品,主要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D)A.平衡功能B.发展功能C.演化功能D.生产功能解析:农民种庄稼收获农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生产功能。主题一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树州西部,该区域气候恶劣,自然条件艰苦,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是本区域野生动物的主要物种,从数量到分布区域都明显大于其他物种。藏羚羊的数目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藏羚羊的数目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该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功能?提示:平衡功能。(2)自然地理环境除了上述功能,还有哪一种功能?请试举一例。提示:生产功能。如人类栽培绿色植物,获取农产品。1.三大物质循环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所示: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C)①水循环②氧循环③碳循环④二氧化碳循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