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给予树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抓住妈妈感情变化的词,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教学方法:1.抓住"词串"导读。2.创设多个情境。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品词生疑。1.揭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树》,我们学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每当圣诞节来临时,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接待她、对待她。这节课咱们从品词入手,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西方孩子的快乐与兴奋。2.品读第一个词串:盼望热烈地讨论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兴高采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说说你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3.品读第二个词串:担心提醒生气沉默不语如愿以偿这些词该怎样读?为什么?质疑:这几个词语中哪些词与圣诞节的气氛不相吻合?二、品词品句,互动探究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提醒、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写谁的?如果写妈妈请用"--"画,是写金吉娅请用"﹏﹏",学生轻声读文,划有关句子。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3)读出妈妈的担心。2.揭秘"提醒",体会母亲对孩子处事方法的关心。(1)找相关句子,轻声读一读。(2)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提醒孩子每人至少要准备四份礼物。(3)读一读,读出妈妈对孩子处事的关心。3.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4、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1)读"沉默不语"一词所在的句子。思考: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有什么心事吗?(2)品读直接写"给予树"的句子,说说到底什么是"给予树"?(3)围绕"卡片"理解"给予"与"被给予"①、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学生试着写卡片,教师巡回指导。指名读学生写的卡片)可能情况: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师:卡片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结合实际理解"一直盼望"。②、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③、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④、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4)师扮演工作人员,一生扮演金吉娅,就金吉娅捐赠洋娃娃的场景开始交际。5.揭秘"如愿以偿"。质疑:这句话是妈妈说的,妈妈说谁如愿以偿?三、诵读悟情,体会爱心。1.揭秘"如愿以偿"领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品味妈妈的感动及其原由:(1)师生诵读最后一段。(2)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会对妹妹说些什么?2.呼应设疑,小结解疑:(1)师生集体感悟。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妈妈的提醒",我们看到妈妈平时教育孩子一丝不苟;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2)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如:紧紧地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3)(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四、感受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