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行际进行问题分析并且学以致用的能力。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过度开发利用。【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分析几种生态因素的关系。【教具准备】:PPT课件【教法步骤】:教学流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诗意引入】1.播放视频----美丽的大草原,引导学生联想有关诗句《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娓娓道来,《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呢?1.欣赏视频,联想有关草原的诗句,投入知识准备中。2.跟读,从诗中概括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2.由古诗引入本节课题,了解学习主题【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指导同座位相互交流、互批,全班交流答案自主学习: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习题,组对互批反馈,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学生能自主获得新知,培养迅速阅读浏览以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一、分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播放视频,展示讨论题(1)资料中表述的是哪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简单典型的食物链)(2)资料中草、鼠、鹰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3)那么这个生态系统被最终破坏了吗?为什么?(4)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得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板书:一、分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请同学们利用坐标和曲线完成其它生物随草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p86)。思考:1.比较草、鼠、鹰数量的多少。2.鼠与鹰哪一种生物先增大到最大值?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分析自己的曲线。给出合理的曲线,进行分析,得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回忆食物链、食物网及生七上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得出: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有大有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汇报展示根据分析,与同伴讨论,并画出鼠和鹰随草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学生分析,认真听讲,思考。回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与老师完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分析。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相互交流、亲手作图等过程之中,培养观察、作图、分析与综合能力,更好更有效地生成新知,升华情感,并运用新知。提问:针对这个结论,你有什么建议?(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合作学习】现象剖析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事引入:牧民大量放牧,导致草原环境恶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提出问题:(1)草原环境为什么遭到了破坏?(2)你能列举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资料吗?(3)观看视频,概括分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谁造成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展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的图片。播放小鸟多多给人类的信(朗读录音)。(4)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思考、讨论、交流。对列举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事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人为因素、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