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态度:激情投入,收获成功。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应用知识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创设情境1、复习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用剪刀按照49页介绍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想一想,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3、将2中的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你能证明这两个性质吗?4、填空:如图1,在△ABC中∵AB=AC,∠BAD=∠CAD∴BD=,⊥。∵AB=AC,BD=CD∴∠BAD=,⊥.∵AB=AC,AD⊥BC∴∠BAD=,BD=.引例生动活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愉悦地获得数学知识.探究新知例1、如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例3、如图3,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且AD=AE.求证:BD=CEACBD图1实际应用练习:1、如图4,AB=AE,BC=DE,∠B=∠E,AM⊥CD,垂足为点M求证:CM=DM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40o,则底角为。3、如图5,在△ABC中,AB=AC,∠A=30o,BF=CE,BD=CF,求∠DFE的度数。小结与作业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反思图3EDCBA图5BFD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