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3)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2、学习第二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学习课文第八节。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