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过程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照射。待课题名称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周次15新授课课时安排1教育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揭示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教育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重点、难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策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略和方法探究、讨论教学媒体投影,实验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3、练习绘图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方案一:①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焉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②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二: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三: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按课本要求画图。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提示绘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