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源、表现和实3、引导学生归纳闭关锁国的原因、含义、表现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究、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历史小辩论等等,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明清经济的发展,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2、学会客观分析闭关政策带来的双重影响,理解和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原因和表现。3、比较“闭关锁国”和“对外开放”的不同,认识今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教学重难点突破重点:1、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难点:1、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概念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知识抢答、辩论赛学生小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本单元的的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重本抑末”“闭关锁国”等词,比较陌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导入】视频:英国使者在马戛尔尼的带领之下,以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历时10个多月的时间才来到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第一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对于遥远的英国,清朝统治者知之甚少。当时的英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出示材料:168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当时,不仅仅是中国人对英国不了解,远在东方的中国在英国人面前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透过前人的赞美,中国对英国人来说极具诱惑力。出示材料:“中国土地的肥沃、美丽,富有和中国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卓越异常,太高太大了。”——明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过渡】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又是怎样的呢?随着马戛尔尼的来访,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一、盛世经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清朝的经济发展状况。我给大家布置两个探究任务,请大家先浏览一遍课本内容,再依据探究题目进行小组讨论。1、清朝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从吃、穿、用三个方面考察)2、如果当时你生活在苏州地区,你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发家致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你的致富之路能否走的更长远?学生:1、115页总结农业、手工业、商业状况2、预设:丝织业发达。购买更多的织机;扩大生产规模;不会长远。中国自古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可能学生会答出闭关锁国(到后边再进行分析)师:1、刚才同学们找的非常全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明清时期这些高产作物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广泛推广种植,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正如戴逸先生说的在9亿人口的世界中,中国养活了3亿人口,能够看出它的经济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棉织业、丝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清代中期,商业城市发展到有史以来的一个新高峰,北京人口超过百万,苏州、广州人口接近百万。18世纪后期,全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六个,其中江苏就占了三个——南京、扬州、苏州。——《清代的城市规模与行政等级》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了从明朝开始到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盛世景象。我们刚才提到的苏州在清朝时期是江南最大的商业都市,也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去之地。那么如果当时你生活在苏州地区,你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发家致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你的致富之路能否走的更长远?2、根据学生所答在黑板上板书:讲解资本主义的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苏州、松江等地纺织行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的萌芽。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是早期的资本家也就是当时的机户,帮你干活的人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也就是当时的机工,他们之间形成的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称为资本主义...